抓住政策新机遇 施工装备管理进入创新调整期

标签: 市场行情 工程施工 

来源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1-06-24 293次

抓住政策新机遇 施工装备管理进入创新调整期


在工程施工中,施工设备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它解决了施工中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是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


5月17日,2021年工程施工装备技术与管理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记者从大会了解到,202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4万亿元,同比增长6.24%,签订合同额59.6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工程机械行业产业规模从“十二五”末的4570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超过70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8.96%。

今年,国家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布局、城市乡村建设和民生保障工程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给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物资设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覃为刚在创新发展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施工企业装备技术与管理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中施企协物资委从今年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的针对中施企协会员单位的施工装备技术与管理研究工作,研究对象主要为成员企业及相关企业,包括央企、地方国企和私企,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囊括了施工企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

覃为刚在报告中表示,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大、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施工环境的复杂化,施工对设备的应用增多,设备资产在施工企业总资产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加大。各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方法也在不断的调整、改进和发展,标志着施工装备管理进入创新调整期。 


    央企施工设备资产较强 

根据中施企协物设委对研究对象提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企业的设备原值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净值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

其中,央企设备原值占营业收入的12.3%,净值占营业收入的4.7%;地方国企设备原值占营业收入的1.6%,净值占营业收入的0.7%;私企的设备原值占营业收入的7.1%,净值占营业收入的5.6%。

总的来看,央企施工设备资产占营收比例最高,企业自有设备资产相对较多,自有装备能力较强。

以中国能建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自有设备(原值0.2万元以上)236186台(套),设备原值215.19亿元,净值102.45亿元。该司2020年自有设备数量同比增加0.99%,设备原值同比增加1.41%,净值同比增加4.17%,反映出中国能建的自有装备资产不断增加,自有施工能力不断增强。

研究显示,2020年央企采购设备投资占营收的0.75%,设备资产规模增加了15.83%;地方国企采购设备投资占营收的0.15%,设备资产规模增加了2.3%;私企采购设备投资占营收的0.59%,设备资产规模增加了31.3%。

从数据可以看出,央企的设备采购数量多,投资规模最大;私企的设备投资规模增长最快。


采购层层管控,信息化成为“香饽饽” 

“目前在采购管理上,各企业根据各自情况,加大了管控的力度,表现出层层管控的趋势,总体突出了资产的产权单位为采购的主体,上级单位制定了采购政策,实施采购管控。”覃为刚表示。

据了解,央企采购体系大都是一级、二级公司管控,三级公司作为采购主体,项目部参与采购或授权运作。一些央企加强了设备投资论证,规范了各级投资决策程序、决策流程的运作。地方国企加强了集中采购管控,重视建立采购平台,强化规范运作。私企着重经济效益导向,结合企业的经济实力,重视投入产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自有装备和自主施工能力。

在具体的采购体系建立过程中,各企业都重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采购平台,通过网络建立公开的采购机制,力求公开、公平、公正运作,阳光采购。

其中,中电建为提高集团集中采购率,公司设备物资部于2014年就开始建设“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这一集采平台实现了招标采购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并实现了“一库两级”的供应商管理和专家管理。

中电建数据显示,集采平台供应商信用管理自 2019 年 1 月上线以来,为 12000 余家供应商入库提供了信息服务和风险提示;为 27000 多个采购项目提供了企业关联查询;为 9800 余家中标供应商提供风险监控和预警服务,提升了采购效率、降低了履约风险。

另一家重量级央企——中国能建也从去年开始着力打造供应链云服务平台,全面提高采购供应链集约化管控水平,以优化采购管理策略、提高采购效率,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慧化管理。

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采购中心主任苟达平表示,中国电建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编制采购计划,发挥设计总承包一体化优势,建立起基于需求的精准采购计划机制,通过设计、生产与采购的紧密结合,形成大型项目中标即后策划机制;并通过采购平台与集团PRP、ERP系统充分结合和交互等措施,建立起年度、季度、实际发生三阶段采购计划体制。


通用设备资源以租赁为主

除自有配置外,施工企业设备资源的来源还包括合作单位提供设备、社会租赁设备等。据中施企协物设委统计研究,施工企业自有设备占35.9%、合作单位提供设备占20.6%、社会租赁设备占43.5%。

“央企自有设备配置呈现大型专用设备的发展趋势,增加的资产以大型TBM和盾构机、成套的桥梁生产和施工设备、成套的隧道施工设备以及大型混凝土装备等为主”,覃为刚表示,对于通用设备,央企更多倾向于合作方提供或社会租赁;地方国企和私企倾向于增加专业的施工装备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施工优势。

不过,总体来看,各企业在重难点、关键的工程中,都加大了自有设备资源的配备,而大部分的工程都依靠合作方和社会租赁解决设备资源配置问题;通用设备资源配置则以租赁为主,目前已成为设备资源配置的主要趋势。

近年来,中国的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发展较快,从2010-2020年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规模由1500亿增至7000亿,渗透率由13.7%增至55%。租赁行业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供需双方对接难、环节多、履约协调量大,成本高等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已经有部分企业采用云网融合、平台加生态的模式解决。

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公司提出了建立新施工装备体系的工作思路。旨在实现自有、租赁互补制衡,自用、外租结合延伸,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社会资源掌控力,充分发挥内外资源效能,促进精细化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力。

中核工业中原建设公司各项目施工设备主要以社会租赁为主,自有设备占比很少。社会租赁设备的管理做法是优先选择相关资质齐全、设备资料完整、设备保养维修较好且信誉良好的单位,并严格按照公司采购管理办法进行报审,按照要求签订租赁合同,合同中强调明确执行公司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体系文件的相关程序和要求,设备的使用由项目部主责管理。 

设备管理重新架构,全生命成热词

设备采购是一方面,如何管好设备,同样考验着施工企业。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施工企业大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体系,设立管理机构,实施对职能、装备技术、资产和使用等的管理。

其中,大型央企设备管理一般实行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工程公司、项目部四级管控模式,股份公司、集团公司主要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策划、指导、协调、监督、考核,工程公司作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项目部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地方国企和私企设备管理大都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控模式,资产由公司或分公司直接采购,项目直接使用。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租赁一般由项目部提出需求,公司和分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和直接管控。

从目前设备管理的现状来看,设备管理的重心正在逐渐下移,责任的主体逐步集中到资产的产权单位和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管理的职能和管理创新主要依靠设备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单位。

“因此,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在新的管控模式下,需要重新进行架构,对设备的管理要素要分解和调整到新的管理架构和层级中,实施对装备系统、全面的管理。”覃为刚说,在新的管理状态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从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投资和回报、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管理等重点着力,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满足施工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能建加强国际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工作,国际工程项目投标和实施前,明确要求设备专业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详细的书面调研报告,建立国际市场的设备信息库;督导新上项目做好设备配置策划,针对设备购置地、进出口方式及工程所在国环保、技术标准等要求进行经济性和风险评估论证。

此外,中国能建还与国内主要工程机械厂家建立联系,根据公司国际项目分布情况,发布各厂家全球售后服务网点,根据各单位的需要协调厂家的售后服务,保证维修服务和设备配件的供应。

中国铁建十五局探索建立自有设备管理机制,各工程公司成立设备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设备资源,派遣随机操作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设备管理中心设立设备存放场地、维修车间,负责提供设备厂内的大修和现场的维保工作。

中国电建山东电建一公司按照公司“两级架构、三级管控”运营体系,建立了“统一管控、专业管理、分级负责”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公司、子分公司、使用单位三级管理。在公司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公司职能管理部门对公司机械设备负全面管理责任,各专业公司和使用单位明确相关责任人,负直接使用管理责任,公司机械设备资源按其用途和性质分配到各子分公司管理使用,大型起重机械实行专业化管理,内部租赁使用。各子分公司配足管理人员,配齐专业化操作人员,大型机械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制度。

信息化融入设备管理,三方共同努力

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已出台政策,指引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助力企业设备资产信息协同和智能技术应用。

“装备业务管控涵盖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当下只有广泛的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信息化管控平台,运用网络技术和建立大数据,实现科学管控,才会更加有效的提高对装备业务管控的能力和水平。”覃为刚认为,这需要施工企业、信息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发力,按照各自企业的性质和定位,确定施工装备信息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着力点。

施工企业施工装备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围绕企业资产管理、使用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在公司层级、项目层级逐级开展。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层级建设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对设备资产进行管理。工程公司和项目层级信息化技术主要围绕项目施工进行管理,内容突出设备的租赁管理、使用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方面,山东高速路桥装备工程公司开发的互联网+租管平台具有项目管理、租赁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四大模块,其中,设备管理通过物联网硬件集成芯片、多种传感器等,能够获取实时运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自动完成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实时掌握设备的各项关键信息,并将机械设备、操作手、服务人员之间关联起来,实现异地、远程、动态、全天候的“物物相连、人人相连、物人相联、万物互联”。

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郑万高铁湖北段项目部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中的设备进行管理,通过设备自身电脑系统和进洞的网络,输出钻孔参数、地质揭示图、爆破轮廓、锚杆钻孔质量等多种数据报表和图形,利用信息化平台即时传输功能,实现资源信息实时共享,项目可对现场施工情况远程监控,加强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装备制造企业则大都围绕两个方面研发应用信息技术。一是围绕单机产品运用信息化技术,目前主要是采集设备的的运转数据,进行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实现定位跟踪、远程操控、故障判别、服务保障等功能;二是围绕施工现场的作业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作业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企业围绕着施工企业和项目设备管理的业务研究架构信息化平台,平台要涵盖设备采购、设备租赁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相关的人力资源等内容,以及合同签订、费用结算等业务要素。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机群管理,围绕项目对施工中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进行集中管控,实现设备群的管理等。

中施企协数据公司在中国信通院的业务指导下,在中施协物资编码标准的框架下,将编码的规范信息逐步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中,为施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提供平台和数据支撑。

南京智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超低功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专利算法,构建了软、硬件结合的一站式工程机械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机械指挥官”,助力施工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带动整个施工行业向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型。 
  

后记:

施工企业的装备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提升,装备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设备管理也在不断的创新,作为工程设备人,我们应该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产品,不断增强业务知识,不断研究和创新管理,这是工程设备人的使命所在。

覃为刚表示,希望以此次研究报告为开端,进一步扩充研究范围,充实研究内容,为施工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各单位的交流、学习、借鉴,使企业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借鉴先进企业好的做法,找出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补齐短板,把企业的装备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国企项目 精品工程
阳光采购 合法合规
设备共享 基地共享
高质优价 降本增效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400163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