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大力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信息通信业创新活跃,不断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垂直行业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数字画卷。
信息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走深向实
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有观点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会导致信息通信业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长,其中,以5G为代表的通信业务、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领域能耗引发关注。
事实上,与其他高能耗行业相比,信息通信业自身碳排放量相对较低,且在短期内将保持这一趋势。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GeSI)《SMARTer2030》报告,2020年全球ICT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的2.3%,考虑到ICT行业企业主动减碳行动的效应和终端设备使用效率的提升,到2030年该占比将降至1.97%。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信息通信行业一直走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前沿,实现节能降耗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
主管部门密集出台多项节能减排政策。《“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提高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五大方面部署15项重点任务指明行业绿色发展方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指导通信行业绿色低碳领域的相关标准制修订。此外,《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5G、绿色算力、新型数据中心等信息通信业前沿领域部署多项行动或实施方案,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走深向实。
信息通信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部署,全面推行节能低碳创新战略,践行行业绿色发展,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自“十一五”以来不断降低:“十一五”期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从68.5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51.4千克标准煤/万元,累计降低24.9%;“十三五”期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和数据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面对超过50%的年均增长率,电信业用电规模却基本维持在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左右,单位电信业务量和单位信息流量的能耗年均降幅保持在2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达391.7万个,超90%实现共建共享,实现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到“十四五”末,信息通信业将实现5G基站能效提升20%,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15%。
数据中心是信息通信业能耗大户,尤其是在算力产业大力发展的当下,相关节能技术成为焦点。近年来,我国加强绿色设计标准供给,对重点产品发布了相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同时,发布节能技术指南、能效测评规范等标准,指导产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在标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下,我国算力服务的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全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绿色算力水平不断提高。截至今年6月,我国累计建成246家绿色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约为1.2,全国新建大型及以下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碳减排路线图规划,践行碳中和战略。中国电信持续深化“1248”绿色发展模式,通过4G/5G基站共建共享、AI节能、机楼绿色升级等多项措施,累计减少碳排放量超1300万吨。中国移动围绕“C2三能计划”,打造先进绿色算力网络,5G新增单站能效提升33%,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从1.47降至1.32,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41.5%。中国联通在“3+5+1+1”行动计划框架下,以新技术攻坚助力能效提升,“联通凌冰”蒸发冷凝式氟泵双循环多联高功率背板空调已申请9项专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国铁塔十年来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提升到85%,相当于少建铁塔112.4万座,节省行业投资超2000亿元。
在北京,智算中心借助人工智能处理芯片自主优化算法和指令集,提高芯片的能效比,服务器整机在提供3P算力的同时功耗仅为5.6千瓦;在江苏,微模块机房采用先进的全新风冷系统,相比传统产品电能利用率可提高40%以上……信息通信业一系列绿色发展的实践铺陈开来。
信息通信业赋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数字技术对碳中和具有重要赋能作用,数据显示,信息技术在未来十年内有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帮助全球碳排放减少20%。
《意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力。
信息通信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网络强国的主力军,不断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推出融合业务,赋能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浙江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应用了全球首个5G-A超级频率聚变技术,借助极简控制信道和快速载波激活两大关键技术,通过“港机远控”“无人集卡”“智能理货”“智慧引航”等综合应用,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理货准确率以及引航效率,实现节能降碳及降本增效,助力港口数字化转型;浙能电厂作为火电厂,将水循环作为其重要环节,通过采用5G专网与水平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将水平衡终端接入和数据传递的时间从秒级缩短至毫秒级,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使电厂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3.7%,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通信业开展个人碳账户体系搭建及方法学研究,推出的特色碳普惠应用将低碳行为变成个人用户有形的绿色资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集智聚力。
在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的战略布局下,我国还积极引导地区和行业企业打造典型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助推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更多场景的应用落地。去年,多部门联合在10个地区开展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以试点方式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双化”协同能力和水平,发挥行业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记者那什)